体育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部门概况  师资队伍  体育教学  学术科研  群体竞赛  高水平队  体质健康  党建之窗  下载专区 
 
您的位置: 首页>体育教学>正文


体育课程教学纲要总纲
2017-10-01 12:30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天外体育课程秉承中外求索、德业竞进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将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寓于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之中,使学生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

(二)体育课程的目标

体育课程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目标。发展目标则是针对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制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努力的目标。

1. 基本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和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掌握至少两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够自我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通过体育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 发展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体育事务。

二、体育课程设置和结构

 (一)体育课程设置及学分制

1. 本科一、二年级开设通识必修课,每学期1学分。

2. 本科一至四年级、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开设通识选修课,本科一至四年级每学期1学分。

3. 部分身体异常、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每学期1学分。

(二) 体育课程结构

1.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包含课堂教学、课外体育锻炼、校内外体育竞赛等,形成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结构。

2. 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每个单项开设了初级班(无该项运动基础的学生)、中级班(曾经参加过该项课程的学习或有该项运动基础的学生)、高级班(该项课程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三个层次的课程。

3.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需要及能力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确定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原则

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紧扣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内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理论教学,传授体育理论、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具有实效性,并注意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

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反映体育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进展,既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开辟学生喜欢、易于吸收、效果明显的项目和内容。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要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出体育教育的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

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开展校外体育活动,将运动队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结构。

可持续发展与终身体育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既要使学生在学期间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也要使学生形成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掌握健身方法,将终身体育观念融入体育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终身受益。

(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1. 课程安排

1)通识必修课

开设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棒垒球、游泳、健美操、街舞、体育舞蹈、瑜伽、形体、普拉提、健美、太极拳、剑术、击剑、轮滑、拓展、国际象棋、台球、体育保健等23门课程。

2)通识选修课

开设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棒垒球、游泳、健美操、街舞、体育舞蹈、瑜伽、形体、普拉提、健美、太极拳、剑术、击剑、轮滑、拓展、国际象棋、台球等22门课程。

2. 教学内容

各项目注重技术、技能的传授,同时,注意体育理论、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使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健康的体魄。

(三)体育课程学时分配

通识必修课及通识选修课每学期均为32学时。

1             体育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通识必修课)

学期

内容

实践

理论

考核

实践

理论

考核

学时

24

2

6

24

2

6

百分比

75%

6.3%

18.7%

75%

6.3%

18.7%

2             体育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通识选修课)

学期

内容

实践

考核

实践

考核

学时

28

4

28

4

百分比

87.5%

12.5%

87.5%

12.5%


四、体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次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通识必修课

1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棒垒球、游泳、健美操、街舞、体育舞蹈、瑜伽、形体、普拉提、健美、太极拳、剑术、击剑、轮滑、拓展、国际象棋、台球、体育保健

技术考核

技术考核

基础理论课

理论考试

通识必修课

2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棒垒球、游泳、健美操、街舞、体育舞蹈、瑜伽、形体、普拉提、健美、太极拳、剑术、击剑、轮滑、拓展、国际象棋、台球、体育保健

技术考核

技术考核

专项理论课

理论考试

通识必修课

12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棒垒球、游泳、健美操、街舞、体育舞蹈、瑜伽、形体、普拉提、健美、太极拳、剑术、击剑、轮滑、拓展、国际象棋、台球、体育保健

技术考核

技术考核

专项理论课

理论考试

通识选修课

12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棒垒球、游泳、健美操、街舞、体育舞蹈、瑜伽、形体、普拉提、健美、太极拳、剑术、击剑、轮滑、拓展、国际象棋、台球

技术考核

技术考核

(二)体育课程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既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三)体育课程教学管理

1. 学生网上自主选课。

2. 根据体育项目、场地设施条件,每班名额在35—40人。

3. 各年级病、弱、残等学生须在每学期开学初,持有效证明到体育部报名参加体育保健课。

4. 学生着装要符合体育课堂教学要求,积极主动参加课堂练习,遵守课堂纪律,举止文明,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四)体育课程评价

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2014年颁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文件精神,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学生修满学时,通过考核达到基本要求即可获得规定的学分。

五、体育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体育教材

选用经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全国外语院校统编教材《体育与健康》,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统一教材。

2. 教学参考书

1)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米山一朋.《图解排球技术和战术基础训练200项》[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4)王雯生等.《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教材——乒乓球》[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5)黄霆.《小球运动教程》[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6)竹俣.《羽毛球技术入门图解》[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7Steven D.Houseworth,PhD .Coaching softball effectively[M].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Inc,1985.

8)温宇红等.《游泳运动》[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9)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0)王莹.《街舞》[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1)张清澍.《体育舞蹈》[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12)韩俊.《瑜伽中级教程》[M]. 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3)王锦芳.《形体舞蹈》[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4)韩俊.《普拉提教程(初学到高手)》[M]. 江苏:江苏凤凰科学出版社,2016.

15)曹兵.《健美技巧图解》[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16)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教材小组.《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17)李德印.24式太极拳》[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18)赵传杰等.《击剑竞赛组织与裁判法指导》[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

19)顾卫峰等.《轮滑规则》[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

20)钱永健.《拓展训练(第3版)》[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

21)徐家亮.《国际象棋竞赛规则》[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2)李宗友.《台球基本技巧解读》[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六、体育课程评价统一标准

(一)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和各部分权重

学生体育课程评价包括专项技术、身体素质、理论知识、学习态度等四个方面。

1. 专项技术(45%):教师参考学生自评,对其技术掌握情况和进步幅度给予综合评定。

2. 身体素质(30%):针对学生的心肺功能水平进行评价。

3. 理论知识(15%):采用笔试或裁判实践的形式进行评价。一年级第一学期末进行基础理论考试,其它各学期进行专项理论考试。

4. 学习态度(10%):其中出勤占5%,练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合作精神占5%,教师根据学生出勤及学习过程记录给予最终评定。

(二)体育课程评价标准

1. 专项技术:详见本钢第二部分:各项课程教学纲要与教学计划之六、考核评价

2. 身体素质:

第一学期,统一测试,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评分标准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第二学期,分班测试50米、跳绳,评分标准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统一标准。

3. 理论知识:

基础理论由体育部统一命题并统一评分标准,采用开卷笔试,。

专项理论由专项任课教师命题并提交评分标准,采用开卷笔试。

4.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扣分标准表

内容

扣分因素

扣分标准

(分/次)

备注

学习态度

   

10

缺勤超过4次课不予评定成绩,重修。

   

5

超过15分钟以缺勤计

    退

5

超过15分钟以缺勤计

态度消极

10

扣分上限50

 

 

关闭窗口


体育部 版权所有